各个历史时期党性坚定的模范启示我们——
党性修炼,是党员一辈子的事
党性作为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不仅体现在党的整体机制中,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一言一行中。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员的党性,而广大党员增强了党性,才能真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提高党的战斗力。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仅决定着自己党性觉悟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因此,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必须以每一个党员党性观念的增强、党性锻炼的加强为基础。
早在1941年,刘少奇在给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工作的宋亮(即孙冶方)的信中曾说:“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因此,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是在指导上的幼稚与错误而引起全党或重要部分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他具体分析过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足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传入中国的历史不长。“由于这些原因,特别是我们党的主观努力不够,二十年来,我党虽有极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但缺乏理论的弱点仍旧未能克服。这是我们今天还要以极大的努力来加以克服的。”而要克服这些不足,就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均涌现出一批党性坚定的模范,他们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们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永远敬仰。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1928年初,夏明翰受党中央指派来到武汉,他此行的目的是与李维汉、时任湖北省委书记郭亮等人讨论停止两湖年关暴动的事宜。他的交通员宋若林是个党性十分脆弱的人,宋若林被捕后,经不起敌人的利诱,不仅叛变组织,后来竟然主动配合抓捕夏明翰的行动。
夏明翰被捕后,审判官企图利用其家庭逼迫他与国民党合作,他让夏明翰多为自己的子女、妻子、父母考虑,三思而后行。但夏明翰毅然对他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共产党人何尝不爱自己的家庭,但为了信仰,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置之度外。敌人还对他施以酷刑,但夏明翰始终没有向敌人交代党的秘密。
3月20日,敌人决定对夏明翰执行枪决。在去往刑场的途中,他一路高唱《国际歌》。敌人问他有何遗言,夏明翰接过纸和笔,写下了一首注定要流传千古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据说出卖夏明翰的宋若林也在场,他的生之苟且,正与夏明翰死之伟大形成鲜明的对照。
方志敏: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这是方志敏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内心表白。1935年1月,方志敏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民党统治地区时,由于叛徒出卖,在皖浙赣交界处的怀玉山区不幸被捕。
敌人把五花大绑的方志敏带到了台上“示众”,方志敏昂首挺立,镇定自若地向成百上千的群众高声说道:“同胞们!我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我们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贪官污吏剥削统治,国将不国,民不聊生。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
国民党一军官对方志敏说:“方先生,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方志敏打断他的话,正色说道:“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功名利禄视如粪土。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绝不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方志敏还在狱中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作品,其中饱含了他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
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
雷锋1940年出生于一个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20岁当兵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驻辽宁省营口市某部运输连任驾驶员,后来升为班长。雷锋在入伍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生活上也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甘于奉献。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指挥车辆行进的过程中,被汽车碰倒的一根木杆砸中了头部,不幸因公牺牲。雷锋的优秀事迹不久之后被广泛报道。1963年2月,《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雷锋精神直至今日仍然感动人心。
雷锋的一生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英雄伟绩,何以能够成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归根结底在于他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奉献给了人民,以真诚火热的赤子之心和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壮丽而辉煌的人生乐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基本内涵,是贯穿在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
焦裕禄: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兰考地处黄河故道,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改道,风沙、盐碱、水涝肆虐、土地荒芜、人口外流,兰考已是一片贫穷凄凉的景况。
焦裕禄上任前,党组织用“三个最”明确告诉他兰考的状况和对他的要求: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接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面对党组织提出的“三个最”,焦裕禄坚决地说:“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在一年多的时间中,焦裕禄跑遍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他忍受着肝病的折磨,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兰考时指出要学习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焦裕禄在兰考创造出的光辉篇章,正是共产党人要改造世界的宏伟理想。
郑培民: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
不闯“红灯”,这是郑培民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他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也能在日常小事、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
他不为钱财闯“红灯”。郑培民到中央党校学习时,曾向单位财务处借了5000元作为差旅费和学费。到中央党校报到交费后,他把余款存到了储蓄所。后来回单位报账时,他居然多交了8.72元钱。财务人员问其原因,才知道是存款所得的利息。于细微处见精神,从琐事中看作风。小小的8.72元,郑培民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形象由此赫然可鉴!
他不为家人闯“红灯”。他的儿子郑海龙有一次想搭父亲便车去湘潭,却被父亲轰了下来。郑培民挚爱家人,但他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给予妻儿任何照顾。他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
他不为朋友闯“红灯”。郑培民朋友多,但是对于朋友特别是对企业界的朋友,他从不占他们的一点便宜,多次谢绝一些朋友提供的所谓对新产品的“试穿”、“试用”。
郑培民不闯“红灯”,目的就是要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
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事迹告诉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性意识,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和刻苦学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把党性锻炼视为党员政治生命全过程中须臾不可放松的政治任务。我们每一个党员同志都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在组织上入党,只是人生理想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在思想上完全入党,是不懈追求和艰辛跋涉的终生目标,而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自律,重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正是思想上完全入党的必由之路。(张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