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3-09-22 07:30
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原腹地,保存着一座历史长达一千四百年的古代县衙。它建于隋朝,历经六个朝代,至民国末年,共有二百多名县官在此任职。这就是位于河南省新密市的新密县衙。
县衙坐北朝南,占地四万余平方米,规模庞大、保存完整。在大门正前方的屏风墙上,饰有状如麒麟的怪兽图案,大门两侧楹联上书“从来清白无遗漏,自古贪争有后殃”。警示官员从政首要之道是戒贪,唯此才能平安吉祥。
在封建社会,县衙的建筑必须遵循以下规制:居城正穴、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新密县衙也如此制,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莲池、八班房、仪门、戒石坊、六曹房、大堂、宅门、二堂、三堂、大仙楼等建筑。
进入大门,甬道两侧各有一个硕大的莲池,甬道下有三孔券洞,两池之水可以互通。古代对士大夫的要求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最后二字“廉”、“耻”正与“莲池”二字谐音。莲池点缀官邸,荷叶田田,鱼戏莲叶,花红水清,自成一景,令人赏心悦目,又时刻提醒为官者不忘修身修德,常怀“廉耻之心”。
第二道门,即“仪门”———“礼仪”之门。新官到任、迎接上司或审理重大案件时,仪门大开。大堂甬道中央有一块著名的“戒石坊”,其南面书写“公生明”,北面是宋太宗钦定、由当时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提醒执政者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常思民间冷暖,戒懒戒庸,勤政为民。
密县县衙的另一大特色是大堂前的“舆图”。民国十八年,受到百姓拥戴的密县县长谷振翔在院内用砖瓦砌东西两半球,“陆以黄土,水以碧草,山以石缀,模型粗具”,把密县旧时的地理风貌以沙盘的形式呈现出来,有诗曰:“游遍陕甘到豫州,时艰无补何须愁。阶前营得舆图在,大地烟云一望收。”这个舆图时刻提醒当政者戒官本位、戒短视,要胸怀全局,心忧天下,做一名恪尽职守、积极进取的好官。
县衙大堂高耸威严,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庆典、公开审理大案之处。堂前建有卷棚,这是高级别衙署在建筑形式上的反映。一般的县级衙署为七品,而密县县衙为五品,这是因为清乾隆十五年十月,乾隆与皇太后巡幸游嵩、洛,途经密县县城,观密县处要地,物阜民朴,特诏密县县衙为五品,高出一般县衙两级。大堂堂号“牧爱堂”,即官亲民、官爱民的意思,此堂号为清康熙年间知县衷鲲化定名。堂上悬有众所周知的“明镜高悬”匾额,正面屏风彩绘“海水朝日”图,象征清如海水、明似日月。
大堂之后是二堂,建筑结构与大堂基本相同,主要审理不便公开的重大案件和民事案件。门旁一副楹联,上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下联“赏疑为重,罚疑为轻”。知县坐在堂上,抬头可见对面屏门上所悬“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提醒知县断案时要权衡三者,做到合法、合理又合情。
三堂是县令学习和会客的地方。楹联上联是“情系溱洧四面云山归眼底”,指出了密县的两条历史名河,要为政者钟情这里的山水和每一寸土地;下联“循政卓君万民忧乐在心头”,意思是以名官卓茂为榜样,爱护百姓,增强忧患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县衙的西南角还有与之同步建成、使用千年、号称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监狱,挂有监狱创始者皋陶画像,里面展示有多种刑具。监狱与县衙仅一墙之隔,既为执法方便,同时也警示当政者严守为官之道,执法守法,洁身自好,进一步可做清官能臣名垂青史,退一步可成贪官恶吏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王镜宾 杨晓鹏)